抓住机遇、把握重点 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快速发

点击数: 434 更新时间:2017-03-16 16:27:36

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对中国医院协会和美国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协会(HIMSS)联合举办的“2010亚太区卫生信息大会”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亚太区卫生信息大会”首次在北京召开十分重要,当前我国医药卫生系统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部署,全面启动公立 医院改革试点之际,中外信息界这么多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交流卫生信息化建设经验,共同展示卫生信息化建设成果,共同破解卫生信息化发展难题,共同探讨 卫生信息化发展大计,这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

各位嘉宾,目前,我国卫生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信息化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社区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 领域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应用效果十分明显。无论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构建、医院信息化建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应用,还是卫生信息标准规 范的制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等等,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长足的发展。

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许多省市在区域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康档案、医保费用异地结算、网上预约挂号、网络健康教育咨询,就医“一卡通”和双向转诊等 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许多省市开展了网上预约挂号并积极拓展市民卡功能,实施医疗便民服务“一卡通”工程等等,这些探索 与实践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就医,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了明显功效。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单机、单用户应用阶段,发展到部门级和全院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从侧重于财务、药品和医 院管理为主的应用,向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业务支持和管理决策的应用延伸;从局限于医院内部的应用,发展到区域医疗协同的应用,医院信息化由广度向深度 快速发展,在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2010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调查报告》显示:在三 级医院中,应用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药库管理系统和门急诊挂号系统的比例,分别为92.6%、91.03%和84.08%,住院护士工作站系统和病区医生 工作站系统应用比例分别为80.27%、62.56%;近三年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在100-1000万区间的比例为54.64%。

在公共卫生领域,建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五级网络”和“三级平台”,网络连接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平台覆盖国 家、省和市三级。以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系统,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同时在线报告与浏览相关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传染病疫 情监测和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与危机处置的及时性、准确性及有效性。

在制定与颁布卫生信息标准规范方面,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卫生信息标准规范、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等文件。先后编制和发布了《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基础框架》、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 理办法》、《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和《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等信息标准和规范要求。另外,还有许多标准和规范正在制定之 中,将陆续予以发布,以引导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卫生信息化在取得进展和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资金投入和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同地区、 不同系统的应用参差不齐;卫生信息基础研究和信息标准体系研发工作还比较薄弱;信息化投资不足与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并存,信息化发挥的作用与深化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等等。

过去令人鼓舞,未来任重道远。当前,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任务极其繁重,既要切实有效地解决上述存在的各种问题,又要把握好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与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等重大问题。

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持与保障作用,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信息化对于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目标、圆满完成“十一五”乃至“十二五”规划战略目 标至关重要。众所周知,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 施方案》文件中,将卫生信息化建设列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八项重要支撑之一,开创性地提出了要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有效支撑医药卫生体系高效 规范运转。在如此高层次的中央政策文件中,部署卫生信息化工作在我国还尚属首次。中央要求,要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 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

在医改文件中把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升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医改自身迫切需要信息化手段作为技术支撑,达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通信的广泛普及,为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医改总体目标是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民 群众健康水平。为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要求,卫生信息化受到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关注。卫生部领导在许多重要场合反复强 调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规划举措和重要意义,从多方面入手,加强了对卫生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推进工作,适时提出了“打好三个基础、建好 三级平台、提升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的发展战略。所谓“打好三个基础”,一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的居民健康档案;二是建立国家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 标准;三是建立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字典,“打好三个基础”的核心是加快我国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建好三级平台”,就是国家和省级的综合卫生信息管理平台, 地市级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这是保障卫生信息存储、整合和交换的“三级平台”,是提高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水平,实现卫生信息化效率 与质量的关键。

《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 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国务院部署的医改工作任务中具体的卫生信息化工作任务包括:一是由卫生部负责居民健康档案启动工作,要求2009年底前, 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30%左右,农村居民试点建档率达到5%;二是推行电子医疗档案和常见病临床路径,要求卫生部拟定全国统一的医院电子病 历标准和规范以及100种常见疾病临床路径,在50家医院开展试点。目前,上述任务有的已经完成,有的延续性任务正在进行之中,临床路径试点医院增加到 60多家,卫生部先后在济宁、杭州等地举办了多期培训班,人次参加了培训。

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部署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为具体和更为迫切的要求,无论是在政策导向、实施部署,还是在信息化资金投入等方面,采取了各种有力措施促进卫生信息化建设,这将为我国卫生信息化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关于做好“十二五”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问题。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决策,卫生部启动了“十二 五”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编纂工作。规划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中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从改善卫生信息化建 设条件和促进卫生信息化快速发展入手,着眼于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战略任务,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工作重点、策略和政策保障。规划的 重点放在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将传染病报告、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医疗服务、新农 合、妇幼保健、社区卫生、医疗保险等方面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连点成面,以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卫生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 求。各单位应根据国家卫生信息化规划纲要的精神,制定出本地区、本单位的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

我国卫生信息界的专家学者一定要增强紧迫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学术会议等各种机会,紧紧围绕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广泛交流与深入探讨,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多、更新、更大的贡献!

祝大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