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诊疗后结算从福田推向罗湖

点击数: 348 更新时间:2017-03-28 12:58:58

记者日前获悉,缩短患者排队时间的“先诊疗后结算”模式已经从福田区向罗湖区“开花”,罗湖区中医院试行半个月以来还没有出现欠费现象。至于何时在全市推行,市卫人委规财处有关负责人昨日告诉本报记者,暂无时间表,由于相关配套政策尚不完善,需要审慎推进。另外,解决“看病难”应打组合拳,近期,卫生行政部门有意推行大医院诊疗人次播报,类似天气预报性质,市民看病前可先看播报。

惠及持居住证人员

去年6月18日开始,福田区人民医院在全市率先实行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持综合医保患者在门急诊诊疗时,可先检查、诊疗,待所有诊疗结束后再统一结算,免去多次排队缴费。今年该模式已经成功运行一年,近70%综合医保人群享受了该模式。

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全年门诊诊疗人次约70多万,其中综合医保人数约19万人次,享受先诊疗后结算综合医保人群占全部综合医保人群的71.8%。

而记者了解到,实施一年来,该院门诊共有658人次欠费,总额为7.2万余元,占医院总医疗费用的0.14%。50%的欠费病人在院方进行催缴以后会缴清欠费。另外,近几个月的欠费人数有下降趋势。

今年,福田区政府将推广先诊疗后结算纳入为人民办二十件实事之一,计划将覆盖人群推广到自费患者。为了解决最大的欠费问题,福田区卫人局已与市公安局合作,计划采用公安部门身份识别系统,解决“先诊疗后结算”身份识别问题。

有关负责人透露,预计8月份,福田区将在区属五家医院面向深圳户籍人口,包括持有深圳居住证者全面实行“先诊疗后结算”服务。

住院病人可协议延期支付

去年年底,福田区已经将“先诊疗后结算”推广到全区5家医院。据区卫人局统计显示,实施“先诊疗后结算”后,为患者带来了 “三长一短”的好处:一是节约20%左右的就诊时间,就医时间成本大大降低。排队次数平均从3次减少到1次,若每次排队缴费按需花费10~15分钟计算,总诊疗过程可节省20~30分钟。二是在简化就医流程,改善患者就诊体验上,因排队次数减少,等候时间缩短,收费窗口服务效率与质量提高,患者体验到更加快捷、方便、人性化的诊疗服务。三是先诊疗后结算模式让患者感受到了尊重和体贴,增进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与理解,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

“罗湖区多次派出专人前往福田区学习。”市卫生行政部门一负责人告诉记者,福田的做法也得到了罗湖等区的肯定。今年6月28日,罗湖区中医院也开始推行“先诊疗后结算”。该院试行半个月以来,患者排队次数大幅减少,看病时间明显缩短。与福田区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不同的是,享受该模式的适用对象为我市综合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且个人账户余额必须大于1000元。

“有了账户余额兜底,欠费的情况可能会少很多。”罗湖中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模式运行大半个月以来,目前尚无人欠费。目前针对综合医保人群,主要是考虑到可能会出现部分“逃费”的风险。

在住院病人中,罗湖中医院探索住院治疗费用延期(分期)还款制度,如果患者暂时无力一次性缴纳,可根据协议延期支付。但是如果不能按时偿还,院方将依法提起诉讼维护合法权益。

据悉,今年8月,罗湖区人民医院也将试行“先诊疗后结算”单位试运行。罗湖区人民医院预计今年8月底前实行。

大医院将实行就诊人次播报

从福田到罗湖,是不是意味着“先诊疗后结算”将走向全市呢?市卫人委规财处负责人表示,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但由于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大规模推进还不是时机。

“这一措施推行一年多来,我们发现实施中主要有3个‘瓶颈’需要解决。”该负责人说,第一是医院的信息化系统需要改进,现在是两种结算模式并行,所以医院必须有两套收费信息化系统并行。同时,院内跟踪系统,一旦患者出现欠费征兆,需要提前预警。

第二是催收系统,如果光靠人力去解决,大规模推行后可能无法应付。目前“先诊疗后结算”一般惠及的都是医保患者。但据统计,去年我市公立医院就诊人次中只有40%左右为医保患者,也就是大多数患者没有能够享受到这一政策。该负责人透露,有医院与银行协商,是否能够通过信用卡“预授权”形式来进行担保。“这样做,相当多的自费患者也能够享受到这一便利。”

第三是“先诊疗后结算”需要其他部门的政策支持,特别是财政部门的补偿机制要跟上,否则光靠医院自己兜着,长此以往肯定吃不消。

记者了解到,目前实行“先诊疗后结算”的医院都没有收到过任何补贴。

该负责人认为,相对于双向转诊、预约挂号和健康卡等解决“看病难”的手段,“先诊疗后结算”还不太成熟。该负责人说,双向转诊已经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间实现。2011年启动的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到现在运作了一年多时间,今年6月60家公立医院共放号91万人次,总预约量为23万。而健康卡目前也已经在30多家医院启用。

“我们更希望通过组合拳来解决看病难问题。”该负责人透露,有意效仿天气预报,每日播报大医院就诊人次,指导市民科学就医。“我们发现就诊人次高的现象会在数日内持续,因此即使是播报前一日的就诊人次,对于患者来说还是具有指导意义的。”该负责人说,这个措施可能会先从市属大型公立医院开始。